按年份筛选
2023
团队博士生何蓉在《Space Weather》期刊发表中国区域GIM和IRI-2020两种电离层模型在不同电离层活动条件下的精度评估研究成果 电离层误差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的主要误差之一,特别是对单频用户而言。GNSS信号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利用其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总电子含量(TEC)。全球电离层电子含量分布图(GIM)可以由全球分布的国际GNSS服务(IGS)站点提供的双频观测数据构建。利用GIM可以获取VTEC,从而计算电离层时延,...
2023
团队博士生李永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期刊发表基于RTK GNSS,MEMS 惯性测量单元,里程计,激光多传感器融合的铁路轨道不平顺检测系统研究成果。 铁路轨道不平顺的准确评估对于确保运营安全和乘客舒适度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高速铁路。传统的静态监测方法,如依靠全站仪的绝对测量小车系统,已被证明是低效的。另一方面,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NSS/INS)组合系统这种相对测量小车系统提供了很高的操作效率,...
2023
广播星历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的核心,广播星历的空间信号误差直接影响PNT服务的性能。随着GNSS广播星历空间信号精度的提升,广播星历也逐步被用来进行实时精密定位定轨。广播星历是通过实时卫星定轨和预报得到,并约束地面框架站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保持紧密关联,可以认为广播星历是地面站参考框架的轨道实现。不同GNSS建立了各自的坐标系统,如我国北斗的BDCS,美国GPS的WGS84、欧盟伽利略的GTRF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的PZ90,...
2023
低轨卫星是高精度对地观测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平台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卫星重力测量、卫星测高、大气探测、资源遥感和军事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低轨卫星的精密定轨对于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科学的许多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挑战是在厘米甚至亚厘米级别精度上确定卫星的绝对轨道,和在相对意义上确定毫米甚至亚毫米级精度卫星间的相对轨道。其中轨道动力模型的精度是制约低轨卫星动力学定轨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光压模...
2022
精密单点定位(PPP)仅用单个接收机即可测量厘米级的地面运动,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预警系统中。然而,传统的实时PPP高度依赖于完善和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进行数据通信,在大地震发生时易出现通信中断问题。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3) 利用B2b信号播发轨道和钟差改正量,用其对广播星历进行改正,可恢复GPS和BDS精密轨道和钟差。由于B2b产品通过卫星播发,即使在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因此PPP-B2...
2022
高地球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 (HEO/GEO) 卫星广泛用于地球观测、天气预报、全球通信等,这些卫星需要几公里到甚至亚米级的实时在轨或后处理轨道精度。由于星载GNSS技术能够提供连续、高精度观测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HEO/GEO 卫星配备了星载GNSS接收机用于星上自主导航以及精密定轨。对于高轨星载GNSS接收机,其只能跟踪来自地球另一侧的 GNSS 信号,这些信号主要是旁瓣信号。与地面应用相比,高轨GNSS导航面对着GNSS信号能量...
2022
低轨(LEO)卫星,一般指运行在距离地面100 km-2000 km高度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得益于较低的轨道高度和较快的飞行速度,LEO卫星被广泛应用于地球重力场恢复、海洋测高、遥感观测等科学领域。2021年5月19日,中国新一代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D卫星发射成功,星上搭载的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等载荷可获取海风、海温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因此需要非常精确的卫星轨道以满足业务需求。为此,HY-2D卫星星上搭载了BDS-3/GNSS接收机、...